安吉白茶网 > 资讯中心 > 安吉白茶新闻 > 正文

安吉白茶蛋糕该如何做到最大

2009年5月20日 17:2

字体大小:

3649人浏览
人参与

安吉白茶蛋糕该如何做到最大
 
二十年前的一天,通过无性繁殖,将长在高山之颠的一株野生白茶,发展到去年种植面积9万亩、年产量675吨、年产值6.75亿元,成为致富一方的大产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通过追根溯源,为安吉白茶找到了绝无仅有的“原产地”——宋徽宗《大观茶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执着;通过品牌建设,将安吉白茶培育成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茶中极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造。
  一株白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书写了一个精彩的绿色传奇!
  二十年后的今天,安吉农民在思考怎样做大一块“蛋糕”——以突破品牌建设瓶颈为契机,把生产、销售串成一个安吉白茶产业的网络,而他们可以在这当中,精心培育壮大安吉白茶品牌,取得市场的主动。
  于是在这个2009春茶上市时节,让我们一起见证安吉白茶从名茶到名品的“蜕变”。
 
变化1:从一顶帽子大家戴 到名牌帽子不易戴

  品牌管理“亮剑”

  安吉白茶名气很大,去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后,茶农们更是激动不已,准备今年好好借着“名牌风”收获一笔。
  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安吉茶农笑到了今春售茶时。记者了解到,全县近350家白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中,只有67家企业的白茶包装获得使用“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标识。
  以往没有差别的安吉白茶商标也有了规格档次之分,消费者一眼就可从包装上看出。“这是对安吉白茶商标管理的一个实质性措施。”县农业局局长张惠玲说,以前只要是安吉区域内生产的、达到一定标准的白茶都可以打安吉白茶的商标、包装进行出售,一顶帽子大家戴。现在,冠上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名牌安吉白茶”帽可不是人人都能戴。
  “名牌帽”为安吉白茶品牌管理划出了分水岭。
  张惠玲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安吉白茶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正当我们喜在眉梢乐在心头的时候,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摆在了安吉人面前:以前靠卖安吉白茶苗而高兴无比的安吉茶农们培育的竞争对手如今也相继步入了"安吉白茶时代",江西的“安吉白茶”上市了,安徽的“安吉白
  茶”进入了高档茶楼,本省其它一些县市的白茶更是大摇大摆与安吉白茶争夺着茶市的份额,外地市场假冒安吉白茶现象时有发生,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安吉白茶声誉。
  此外,全县近350家企业、合作社、大户共同使用安吉白茶品牌,一旦一家企业出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整个品牌。事实证明,安吉白茶这个统一商标,一盆火点亮了满天星。可白茶市场管理尚处于起步、不成熟的阶段,一颗星的坠落也可能给整个产业带来影响。
  “有句话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安吉白茶品牌管理迫在眉睫。”张惠玲说,今年推行的“名牌商标帽”资格准入就成了品牌管理的“首发炮”。其准入资格有三:前面提到的打安吉白茶商标的资格、通过QS论证、有独立子商标。全县近350家生产、销售安吉白茶的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中,只有不到1/5的67家获得了“升级版”的安吉白茶商标,销售价格也随之升级。记者了解到,虽说现在还没到白茶开采最佳时节,宋茗、大山坞等戴上“名牌帽”的安吉白茶价格比去年同期要增加20%以上。
“目前安吉白茶正处于品牌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这只是我们品牌管理迈出的坚实第一步。”张惠玲告诉记者,接下来要以品牌继续建设完善品牌管理,以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保障安吉白茶品牌的壮大。利益均衡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地位、母商标统一管理与子商标个性化发展这两种关系,不断创新商标应用机制,推动安吉白茶品牌建设。
 
  变化2安吉白茶四个字在包装上从主角转为配角

  子商标的崛起意识

  一位江苏游客端着白茶包装盒琢磨了许久,“我要的是‘安吉白茶’,你这是‘千道湾白茶’”,他和茶商理论起来。“我们这是‘千道湾’牌的安吉白茶呀!”老板指着包装盒解释道。
  这是记者近日在采访时看到的一幕。慕名而来的游客认准了“安吉白茶”商标,包装盒上却醒目、大方地标识着“千道湾”三个漂亮大字,“安吉白茶”四个字“纤细”地落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难怪外地游客要问问清楚了。
  把哺育成才的母商标作为包装的配体,突出子商标的主体地位,在今年绝不仅仅是“千道湾”一家。记者收集了一些品牌安吉包装盒,发现宋茗白茶、大山坞等也都在自家包装上对子商标做足文章,赚足消费者的眼球。
  “要知道,以前那可都是把‘安吉白茶’四个字用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的,以沾上‘安吉白茶’这四个字为荣光。”一位安吉白茶销售商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品牌在保持基本色调、包装盒大小等基础上,对包装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子商标地位越来越凸显。
  “包装凸显只是壮大自己独立子商标意识的一个缩影。”县农业局茶叶站程玉龙告诉记者,企业主打自己子商标,意味着要以更加优质、高于同行业标准的产品赢得客户对商标的认可,而这背后是一个成熟的‘农户+基地+公司’的生产、加工、营销链。
  “这是一种从千家万户种、销白茶的小农经营模式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程玉龙说,现在我县有271家生产白茶的企业,不少企业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成立了公司,每个公司至少带动50多农户的茶叶采摘,并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各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特约经营店有近百家,奔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营销人员有2万多人。小户、散户靠大户,茶叶采摘、加工、销售合理分工,茶叶利润重新分配的格局正在形成。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子商标安吉白茶在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意识不断加强:“雅思”在国际市场注册商标、“乳叶”香飘人民大会堂、“宋茗”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礼品用茶……“一批龙头企业正做大做强,形成安吉白茶重量级的核心品牌军团。一个成熟的产业,企业是主体,也必然有一批优秀的‘代言’企业。” 张惠玲说,目前,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更多培育白茶龙头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思考:安吉白茶的方向

  产业蛋糕如何做到最大

  经历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后,安吉白茶进入待突破期,放缓步伐,再次寻找前进的方向。方向在哪里?白茶在为安吉农民带来富裕的同时,我们不妨进行冷静的思考,这个产业蛋糕如何做到最大。
  生产向标准化集中。万丈高楼平地起。各类新产品、新概念堆砌起来的白茶制品消费大厦是否能打开经济寒冬里的市场,终于回到最基础的环节——茶园。茶叶质量取决于种植方式。无论是企业自建种茶基地,还是组织农民发展种植小区、走规模化的路子,都必须按标准进行,才能保障安吉白茶的高品质。
  经营向规模化集中。区域布局并不妨碍品牌的整合。英国立顿红茶2007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福建安溪40万亩茶园创造40亿茶业产值,只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才有如此大的爆发力。有了规模化经营,才可能有白茶的深加工,开发出袋泡茶、白茶含片、绿粉等产品,提高产品的覆盖率。
  管理向品牌化集中。县外20万亩的白茶种植面积快速蔓延,这无疑是我县安吉白茶发展的重大挑战。做精本土“安吉白茶”,才能长久“一枝独秀”,赢得发展主动。这就需要本土品牌整合加速,让一批叫得响的品牌 “代言”、“领航” 安吉白茶。
 
标签:
永久网址:www.bai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