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文龙 |
发展工业就意味着牺牲生态环境,搞生态建设就等于固守贫困落后吗?最近,记者在浙江省安吉县采访,发现这个山区小县通过“生态立县”,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立县”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破除非此即彼两难困境的新路径,令人感到豁然开朗。 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 十多年前,安吉还是个贫困县。看到周边兄弟县市搞工业发了家,致了富,安吉又急又羡慕,不加选择地引进了一大批企业,如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结果是,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但生态环境也被破坏了。特别是水污染严重,不仅糟蹋了自己的青山绿水,而且危及整个太湖流域:安吉西迢溪60%注入太湖,太湖水60%又汇入黄浦江。一时间,太湖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998年,治理太湖的“零点行动”打响,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监察部和浙江省政府领导坐镇安吉督办污染问题,对安吉发出“黄牌警告”。 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发展的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安吉果断作出治污决策:关一批,停一批,治一批,转一批。最后,全县治理了74家水污染企业,关闭了33家严重污染的企业。其中规模和税利在全县名列第一的孝丰造纸厂制浆生产线也被拆除。 为此,两年时间里,安吉投入8000万元治理费用。这对一个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山区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安吉原有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被关停的污染企业,大多是纳税大户。这一关,关掉的是安吉三分之一的税源。 发展之路怎么走?痛定思痛,安吉的决策者开始重新思考:安吉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块,周边基本上都是工业发达县市,环境或多或少已受到污染。安吉不可能跟别人比 GDP,比财政收入,安吉的优势是山水,出路也在山水。如果另辟蹊径,保护好一方生态,安吉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1999年,安吉作出《关于加快实施绿色工程的决议》;2000年,《关于实施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决议》出台;随后,《安吉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公诸于世。 但是,生态能当饭吃吗?许多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安吉。在以发展论英雄,GDP说明一切的年代,安吉的生态发展之路遭遇巨大的压力。 一段时间内,安吉的各项经济指标在湖州市屡屡倒数第一;领导的表扬名单里,安吉似乎消失了,批评对象中,安吉逃都逃不过;只要是经济发展有关的会议,安吉人总是灰头土脸地坐在最后一排。 当时普遍的观点是:保护生态就等于延缓发展速度,保护生态就意味着放弃追逐 GDP,保护生态无疑于安居贫困和落后。在尖锐的对峙中,安吉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县委宣传部部长叶海珍据实相告:走生态立县之路,不仅仅是无奈之举,更是科学决策。 安吉旗帜鲜明:污染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营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 毛竹和白茶成了支柱产业 “生态立县”的征途中,安吉农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许多地方,农业的基础地位,常常停留在理论上,而很难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农业不是被作为花瓶,就是索性被人遗忘。但在安吉,农业不仅基础地位十分稳固,而且早已超出传统的“一产”概念,在“一二三产”上同时发挥着联动作用。 安吉农业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毛竹,二是白茶。有人用“一青二白”作出形象的概括。 安吉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有竹林108万亩,年产毛竹2000万株。 20年前,安吉走的是“生态资源化”的路子。将毛竹砍伐后,直接卖到上海等地做脚手架。老百姓卖的是“资源”,破坏的是“生态”。 钢管脚手架取代毛竹脚手架后,安吉开始走“资源经济化”的道路,将毛竹加工成竹凉席等产品销售。毛竹成为安吉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1997年,荣获“中国十大竹乡”后,安吉进入了“资源生态化”时期。毛竹真正成了宝贝,除了开发产品,更重要的是,开始发挥生态功能。 安吉的毛竹,白天,是赏心悦目的风景,连绵不绝的竹海让人流连忘返;夜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成为生态环境最好的清道夫。砍下山来,开发出7大系列近6000种产品。一根毛竹,让安吉农民人均增收6500多元。 与毛竹相比,安吉白茶的崛起,更是传奇。 20余年前,白茶频临消失,只剩一株,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农技人员发现后,将白茶引种下山。短短十多年时间,就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亩。 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超过普通茶叶的几倍,因此香高味鲜,深受消费者喜爱。安吉用心挖掘白茶文化,致力打造白茶品牌,2008年,安吉白茶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荣誉,为国内茶界绝无仅有。白茶价格由此扶摇直上。一株白茶让安吉农民人均增收1857元。 毛竹和白茶成了安吉农民两只最大的“钱袋子”。安吉的农民不需要到城里打工,随便在自己家门口挖个笋,采个茶,就有三五万元的年收入。 因此,安吉出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现象:农民兄弟白天开着拖拉机在田里劳动,晚上则开着宝马到城里的歌舞厅消费;农民没人愿意到城里居住,居民挖空心思到农村创业。 不仅如此,大竹海和白茶园还是安吉两道最美的风景线。安吉的高山上种的多是毛竹,低山缓坡上种的则多是白茶。毛竹和白茶相映成趣,将安吉营造成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许多人正是通过毛竹和白茶认识了安吉,才慕名寻访到这个山区。 如今的安吉,土净、水净、气净,被人称为“三净”世界,15个乡镇中,有12个被评为全国优美乡镇。根据权威机构测算,安吉的绿色GDP达到1400多亿元。 “农家乐”应运而生。客人们在农家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安吉“农家乐”旅游人次、门票收入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在40%以上。到了周末和节假日,上海、杭州等地客人蜂拥而至,道路经常为之堵塞。夏天,安吉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农家乐住宿到了一铺难求的地步。 美丽乡村 2006年6月5日,第35个世界环境日,安吉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验收组评价安吉: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 八年卧薪尝胆,安吉的“生态立县”之路终于从怀疑的目光中走出来,看到了曙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安吉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认真地思考,实现小康以后干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经过一年多调研,我们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构想。”县委书记唐中祥告诉记者。 这一构想的具体内容是:发挥安吉已有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用10年时间,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 这一构想的大胆之处在于“高标准、全覆盖”。安吉一上来就把整个县域的187个农村作为一盘棋来统一规划:一个县就是一个景区,一个村就是一个景点,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品。因此,县长单锦炎强调,安吉“不是做样子,而是要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是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 2008年初,安吉出台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决议,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所有的部委办局及乡镇领导,所有的企业老板和村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但美丽乡村是个新概念,将全县所有的农村捏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对一个山区县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 唐中祥的要求很高:“高度———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广度———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纬度———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经度———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最后,浙江大学的师生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跑遍了安吉所有的农村,拿出了设计方案。安吉的每一个农村,都有自己的个性美,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美丽乡村建设共有1600个项目,总投入需140亿元,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是难题。但是,安吉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预算2个亿,以奖代补,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安吉农民大多比较富裕,加上搞农家乐的天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家乐、农居房和各种体育文化设施。首批61个创建村推出的562个建设项目,已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13.7亿元。 记者走进保福镇石岭村谢绍明家。这里原是十分普通的一户农家,但现在改造得古朴典雅,门口悬挂着两只红灯笼,庭院内绿草萋萋,花香扑鼻。主人还别出心裁,用竹筒将山泉引进院内,鱼儿在池里活蹦乱跳。 谢绍明告诉记者,这都是按照县里的规划设计改造的,房屋主体结构没动。一共花了不到4万元,政府奖励了2万元。 安吉生态建设启示录 安吉生态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美丽乡村”工程,启动虽不过一年多时间,但已被社会广泛关注。 安吉的做法给人留下诸多启示:启示一,生态建设的本质是山区县发展道路的抉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产业优势等,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决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安吉的实践告诉我们,山区县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山区县的发展完全可以摒弃常规模式,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对工业的过度迷信和盲目依赖,不仅并不明智,而且将遗失自我,给山区县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启示二,“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势在必行,但许多地方以牺牲农民利益作为代价,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安吉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通过内源的,对农业弱质本性的改变,求得新的解决之道。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做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不能不说是最优化的“三农”解决方案。 启示三,老百姓的幸福感并非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安吉的实践证明:经济是基础,但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对环境的要求将同步提高。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直接因素。这时候,片面追求GDP,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而且将削弱人们的幸福。 启示四,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无关联,富民与强县并非同一个概念。2008年,安吉的财政收入不足15亿元,在浙江省处于中等水平,但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10343元,高出浙江全省水平1042元。“长三角”某“首富”县的领导考察安吉后,感到十分诧异:自己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百亿,但农民人均收入却低于安吉。这表明,强县并不等于富民。只有富民基础上的强县才值得推崇。 启示五,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后工业时代”将得到巩固和加强。安吉“生态立县”的核心,在于依托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不仅是农民致富的产业,加工业发展的依托,而且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我们不能再就农业论农业,而要把农业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其作用,探究其发展规律。
| |